在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,有这样一位民警,他从特警营房的淬火历练中走来,又在警用航空的广阔蓝海中勇立潮头。二十年如一日,他将热血与智慧倾注于守护平安的使命,用忠诚与担当诠释着新时代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。他,就是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航大队大队长——胡育榕。
淬火砺剑:钢铁意志铸就维稳尖刀
2005年寒冬,怀揣着对警营的无限向往,22岁的胡育榕加入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。在突击大队的淬炼岁月里,平均每日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是他的常态,他曾创下一分钟28个引体向上的纪录。汗水浇灌出硬实力:2006年,胡育榕在全省公安大比武中勇夺徒手技术项目冠军;2007年,在全国公安三项赛中综合排名跻身前列,荣膺嘉奖。
展开剩余78%担任特警五大队中队长后,胡育榕展现出卓越的防控智慧。他创新推出“三圈层巡逻法”,科学划分辖区为“核心圈、防控圈、预警圈”,通过动态布警实现精准打击,辖区治安、刑事案件发现率显著提升30%。2016年,他带队连续奋战260小时,精准锁定非法经营的地下油库和储油窝点,查获涉案资金5000万元,打掉四层销售网络,刑事拘留50余人。此案成为建国以来全省同类案件之最,胡育榕也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。
破壁拓新:勇闯蓝海锻造“空中尖刀”
2022年4月,吉林市公安局组建警航大队的重任落在了胡育榕肩上,他受命担任警航大队大队长。大队成立初期,面对“零基础、零经验、零设备”的困境,他白天钻研飞行技术,夜晚编写训练大纲,仅用半年时间便实现警航大队全员持证,并为全市培养持证飞手68人。这支年轻的队伍在他的带领下迅速成长,2023年、2024年蝉联全省警航大比武综合亚军,2025年更是勇夺团体冠军。
胡育榕是警务航空战术革新者。他率先构建“天地一体”作战体系,在2023年舒兰市抗洪抢险中,创新运用“空中指挥+地面救援”模式,实时回传关键风险点影像,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“天眼”支撑。
实战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。2025年,在侦破一起刑事案件中,他开创性运用自研的“无人机搜索四步法”,仅用18小时便在复杂山坳精准锁定嫌疑人车辆,效率远超传统模式,这一高效战法被省公安厅列为经典教材推广。他深耕实战需求,主导3项无人机技术创新,其中2项已进入国家专利审查阶段。编写的《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规定》《操作规范》等6项制度文件,成为全市警航系统标准化建设的范本。如今的警航大队,已执行任务200余次,在抗洪救灾、刑事侦查等领域锋芒毕露,成为吉林公安新质战斗力的标杆。
匠心育警:锻造忠诚可靠的“空中铁骑”
在专业培养上,胡育榕建立“师徒结对”、“飞手等级考核”机制,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28本珍贵的训练笔记。这份匠心已结出硕果:培养出全省警航比武个人冠军2名、优秀教官1名。
训练穿越机时,队员们普遍要克服强烈的3D眩晕反应。胡育榕感同身受,耐心陪伴队员从“飞行1分钟”开始,循序渐进,直至完全适应高速翻滚。“队长说过,克服恐惧的最好方式是直面恐惧,他就是我们的勇气灯塔。”队员们说道。
生活中他是“暖心大哥”,队员突发急病,他默默联系专家救治。但在纪律和安全面前,他却是铁面无私的“黑脸”。一次无人机保养检查中,发现队员未按规程操作,他当即暂停涉事队员飞行资格,组织全员重学《安全手册》,在大队牢固树起“安全源于长期的警惕,事故源于瞬间的麻痹”的底线思维。建队三年来,警航大队保持飞行安全“零事故”,并获评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
心系百姓:“空中鹰眼”守护万家安宁
警航的价值,最终落脚在服务人民。2024年3月11日深夜,接到62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陈大爷走失的警情后,胡育榕立即指挥警航大队投入搜寻。无人机化身“空中鹰眼”,与各警种紧密协同,历经38小时不间断努力,终于在3月13日中午,于秀水大桥北侧一处空房内成功找到陈大爷,并将其安全送回家人身边。这一刻,“科技强警”的温度触手可及。
从特战精英到警航先锋,胡育榕用二十年热血征程,深刻诠释了“对党忠诚、服务人民、执法公正、纪律严明”的深刻内涵。 当被问及未来,他目光坚毅,指向训练场墙上的标语——“天空没有极限,忠诚永不止步”。这位42岁的警航大队长,正率领着他的“空中铁骑”,在守护平安的辽阔天际线上,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人民警察的无上荣光。
来 源|吉林市公安局
初 审|王彤巨
复 审|肖衡源
终 审|朱 航
发布于:吉林省洪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