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修·李奇微,美国四星上将,提起他的名字,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还是他在朝鲜战争中的传奇表现。然而,这位老将军远非一位平凡人物,他的军旅生涯跨越了二战与冷战两个历史时期,见证并参与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军事大事件。1983年,退役后的他在一次采访中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:全球战力最强的国家,只有美国、苏联(即后来的俄罗斯)和中国,其余国家在军事上根本无法与之匹敌。这番言论一经发布,立即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了解李奇微的人生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,以及这三大强国究竟强在何处。
李奇微于1895年3月3日出生在弗吉尼亚州的门罗堡,家庭背景与军事息息相关,父亲是一位军官,从小便为他灌输了不少军事思想。1917年,李奇微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,这所军校素有培养美国军队精英的声誉。毕业后,他并没有停下脚步,最初被派往得克萨斯州的边境,之后又赴菲律宾和尼加拉瓜执行任务,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。1930年,李奇微被任命为菲律宾总督的顾问,并显露出他卓越的组织能力,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。
二战期间,李奇微迎来了自己的军事巅峰。他首先被调任指挥第82空降师,1943年,带领部队参加了西西里登陆战役。凭借精准的空降作战,他的部队将德军防线撕得支离破碎,展现了非凡的指挥能力。此后,他接管了第18空降军,并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中再立赫赫战功。那场战役中,李奇微的部队通过空降成功突破德军防线,为盟军打开了局面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有个非常特别的习惯,无论去哪儿视察前线,他腰间都会挂上一枚手榴弹,这成为了士兵们心中的标志性符号,“这就是我们的将军”。
展开剩余80%二战结束后,李奇微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,他继续在军中不断升迁。1952年到1953年,他被任命为欧洲盟军最高司令,负责指挥北约部队。1953年到1955年,李奇微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,站到了军职的巅峰。然而,真正让李奇微名留青史的,还是他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。1951年,麦克阿瑟被免职后,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几乎无法招架,李奇微临危受命,接替总司令职位。当时的局势堪称一片混乱,但李奇微凭借冷静的头脑和高超的指挥技巧,稳定了战局。正是这段亲身经历,让李奇微对全球军事实力形成了深刻的认识,并为他后来做出相关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李奇微最终于1993年7月26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去世,享年98岁。作为一位经历了无数战争的老将军,李奇微不仅留下了诸多战功,还提出了对全球军事格局的独特见解,尤其是1983年那次访谈中,他的观点引起了广泛讨论。李奇微认为,全球战力最强的三大国家分别是美国、苏联和中国,其他国家根本无法与之匹敌。这一观点并非随意之言,而是基于他长达数十年的战场经历,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期间,亲身与中国军队接触的深刻感受。
1950年10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,人民志愿军便跨过鸭绿江参与朝鲜战争。起初,李奇微和麦克阿瑟一样,低估了这支新兴的中国军队。那时中国刚刚从战乱中恢复,经济状况堪忧,军队装备也十分简陋。李奇微以为这支部队最多能撑几个月,然而,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击。1951年初,中国志愿军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发动猛攻,联合国军的防线几乎被撕裂。尽管志愿军装备简陋,步枪老旧,穿着薄棉衣,但他们的战斗意志却像钢铁一样坚韧。李奇微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表示,中国军队“既凶狠又文明”,纪律严明,战术灵活,让他吃尽了苦头。
为了应对志愿军,李奇微提出了“磁性战术”,试图像磁铁一样牢牢抓住敌人并通过重火力进行轰炸,依靠装备的优势来消耗敌军。然而,志愿军凭借坚强的战斗力、战术灵活和夜战优势,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逼退了数百公里。李奇微对中国军队的能力由衷地感到钦佩,并深刻认识到这支军队不是单纯依赖运气,而是真正具备强大的硬实力。
李奇微为何会认为只有美国、苏联和中国属于世界军事顶尖?我们从这些国家的情况可以看出。首先,美国在二战后崛起成为超级大国,拥有强大的工业能力,军队装备领先世界,核武器的威慑力更是让人心生畏惧。苏联在冷战时期与美国竞争,核武库庞大,坦克和飞机的数量也多得数不胜数。至于中国,李奇微认为其强大之处在于庞大的人口基数、坚韧的意志以及独特的作战方式。他在朝鲜战争中亲眼见识了中国军队的非凡韧性,并深刻意识到这支军队的潜力几乎无穷。
通过数据对比,李奇微的观点也得到了印证。在1950年代,美国现役军人有300多万,苏联则有400多万,中国的现役军人甚至达到了500万。美国有先进的航母和喷气战机,苏联则以T-34坦克和米格战机闻名,而中国虽然装备稍显落后,但其步兵和轻武器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。到了1983年,这三国的差距更为显著,美国拥有11艘航母,苏联有核潜艇和洲际导弹,而中国的军费也逐年上涨,开始推动现代化进程。
李奇微的话可能让一些人觉得尖锐,但他的话确实有道理。其他国家虽然也有一定的军事力量,例如英国、法国等,但与这三大强国相比,规模和影响力远远不足。而像日本、印度、德国等国家,要么未能崛起,要么尚未恢复元气,因此在李奇微眼里,除了这三个大国,其他国家的军事能力确实“微不足道”。
朝鲜战争结束后,李奇微于1955年从军队退役,随后搬到宾夕法尼亚州过上了安静的生活。然而,他并没有完全放下对全球军事格局的关注,时常翻阅笔记,观察世界局势的发展。1983年,当李奇微在访谈中再次提出“三大顶尖国家”的看法时,冷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美国和苏联角力不断,而中国也在悄然崛起。
退役后的李奇微对中国军队的评价始终未变。他认为,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并非一时的运气,而是中国军队潜力的起点。的确,李奇微的预见没有错。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,中国军队从以步兵为主的传统力量,逐渐发展成了现代化的军事强国。进入1970年代,中国成功研发“两弹一星”,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取得突破;而到了1980年代,军队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,装备逐步更新换代。到了2021年,中国的军事实力更是跃居世界前三,现役军人数量达到215万,歼-20隐形战机、东风导弹、福建舰航母等尖端装备相继亮相,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潜力。
美国在二战后一直是全球军事霸主,2021年的军费高达8000亿美元,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,全球军事基地超过500个,硬实力几乎
发布于:天津市洪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