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钓鱼,最让人抓狂的莫过于——一大早起床,背着装备兴冲冲地出发,结果看着鱼浮在水面吐泡泡,饵料丢到跟前,它们却连个眼神都不给。阳光晒得浑身黏糊糊,满怀期待的回家,结果却被老婆笑话“又空军”了。其实,钓不到鱼并不是你的技术差,而是你没有读懂天气的“脾气”。
夏季钓鱼,最重要的两个数字就是温度和湿度。它们直接影响着鱼儿的食欲。温度和湿度如果不合适,鱼的活跃度就大打折扣,甚至连嘴都不想动。
当水温低于30°C时,不管是鲫鱼、鲤鱼,还是草鱼,都会有一定的活跃度。鲫鱼喜欢15-25°C的水温,尤其是在早上9点前或者傍晚5点后,常常会在浅滩的水草丛中活跃。此时,用玉米粒或麦粒作为饵料轻轻抛入水中,往往能收获不错的鱼获。
至于鲤鱼,它的耐受力比较强,6°C到30°C的水温都能适应。只要水温变化不大,尤其是在深水区的淤泥底部,用红薯或者谷物作为诱饵,静静等待,时不时就能收获一条“大鱼”。
展开剩余76%草鱼更有趣,它的生存范围是10°C到33°C,喜欢在不同水层中活动。此时,使用悬浮钓法,根据水层的变化调整位置,有机会钓到大个体的草鱼。
不过,一旦气温超过30°C,湿度就变得至关重要。如果湿度低于70%,像鲢鳙、翘嘴这样的“耐热鱼”就会开始活跃起来。鲢鳙的理想温度在22°C到32°C之间,喜欢栖息在1-2米的浅水层。可以用发酵到微酸的窝料,比如有些馊豆腐味的,采用浮钓的方式,能够引诱它们上钩。
翘嘴则更为强悍,3°C到36°C的水温它都能适应,尤其是在午后,它们会追逐小鱼群,往往会制造水面炸裂的现象。你只需要每5分钟用嫩玉米打一回窝,一次一小把,然后采用全飞铅钓法。这样,铅坠挪到漂座下面,饵料一入水就迅速下沉,浮漂甚至还没稳定,就可能被翘嘴拖走,极为刺激。
罗非鱼也不怕高温,适应范围是16°C到38°C,无论是肉饵还是素饵,它都能接受。湿度高的时候,最好避免出钓。特别是在温度32°C,湿度80%以上的环境里,空气闷热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。此时,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,鱼就像被闷在桑拿房里,完全没有心情吃饵。
在下雨之前的闷湿天气,也绝对不适宜钓鱼。此时,鱼都浮在水面吸氧,不太容易咬钩。如果雨水来临,温度没有马上降下来,就算降了,也别急着下竿。等雨下了一会儿,温度降到28°C以下时,鱼就会恢复活跃,尽管湿度还高,但钓鱼的机会就来了。
此外,钓鱼的时段也至关重要。“钓两头不钓中间”绝非空话。早晨5点到9点是最佳时间段,温度刚开始上升,湿度适中。此时,鲫鱼在浅滩边觅食,只需要使用清淡的素饵,便能很容易钓到。
晚上10点到11点,温度逐渐降下来,大鱼如草鱼、鲤鱼会游到岸边。此时,使用红薯或谷物饵,耐心守候,或许能迎来大收获。如果上半夜温度依旧保持在30°C以上,湿度又很高,就得等到12点以后。等温度降到28°C以下时,鱼才会开始活跃。别嫌晚,那个时候钓鱼,反而更有机会。
还有一些特别的雷区需要避开:比如中午12点到2点,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点,湿度如果超过70%,这时钓鱼简直是徒劳。鱼此时都躲在深水区,不管你用再好的饵料,也难以成功。而在没有风的大晴天,温度超过35°C时,尽管鲢鳙活跃,但也最好选择阴凉的地方,像树荫下或桥墩旁边,否则鱼是不会靠近的。
同样,温度的剧烈变化也能影响鱼的活跃程度。如果昨天水温是25°C,今天突然升高至35°C,鱼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温差。这时,钓鱼的成功率也大大降低,最好等待一两天,让鱼缓过来。
总的来说,夏天钓鱼并不复杂。只需要记住温度和湿度的两个关键数字:温度低于30°C,湿度不超过85%;温度高于30°C,湿度不超过70%。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,不管钓哪种鱼,都有机会钓到。下次出钓时,记得掌握这些小窍门,再也不用担心“空军”,回家还可以炫耀自己钓到的红烧鱼。
夏天钓鱼的关键是灵活变通,不要死盯着一个地点或者一种饵。毕竟,鱼儿可比你聪明,得顺着它们的脾气走。
发布于:福建省洪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