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《自遣》
李群玉〔唐〕
翻覆升沉百岁中,前途一半已成空。
浮生暂寄梦中梦,世事如闻风里风。
修竹万竿资阒寂,古书千卷要穷通。
一壶浊酒暄和景,谁会陶然失马翁。
图片
【01】翻覆升沉百岁中,前途一半已成空
〖📜释义〗
人生百年犹如波涛起伏,曾经憧憬的前程多半已成泡影。
〖💡心得感悟〗
诗人用"翻覆升沉"四字浓缩命运的无常,后半句直言理想的幻灭,这种直白在唐诗中颇为罕见。句中暗含《周易》"变动不居"的哲学观,将个体命运置于宇宙规律之中。
山溪奔流时总在改变河道,但滋养万物的本质不曾更改。当我们细数未竟的理想,何尝不是月下观花,只见其形未得其神?那些看似落空的期许,或许早已化作滋养心灵的晨露。
【02】浮生暂寄梦中梦,世事如闻风里风
〖📜释义〗
生命如同寄居在重重梦境,世事变迁好似风中传来的声响。
〖💡心得感悟〗
前句化用《庄子》"梦中之梦"的典故,后句以风声喻世事的缥缈难测。这种双重比喻构成诗意嵌套,营造出镜花水月般的意境。
观察檐角风铃的摆动,铃舌从未真正触及铜壁,却能奏响清音。人生际遇的虚实相生,恰似这悬而未触的微妙。当我们放下对"绝对真实"的执念,或许能听见心灵深处的回响。
图片
【03】修竹万竿资阒寂,古书千卷要穷通
〖📜释义〗
万竿翠竹营造出深邃的寂静,千卷古籍蕴藏着通达的智慧。
〖💡心得感悟〗
"穷通"二字源自《易经》"穷则变,变则通",指对真理的上下求索。
前句以竹林喻示精神栖居之境,暗合《世说新语》"竹林七贤"的隐逸传统;后句彰显文人"格物致知"的治学态度。
观察竹节生长的规律:每遇风雨便多生一道节痕。这恰似智慧的累积过程,那些看似阻滞的困境,往往催生出新的认知维度。
当我们静听竹叶摩挲的沙沙声,或许能领悟"无声处听惊雷"的深意。
【04】一壶浊酒暄和景,谁会陶然失马翁
〖📜释义〗
温一壶浊酒享受和煦光景,谁能理解这般陶然自得的境界?
〖💡心得感悟〗
"暄和景"三字描绘出光影流转的闲适画面,"失马翁"化用《淮南子》塞翁失马典故,暗喻祸福相倚的辩证思维。尾句设问引发深思,将个人体验升华为普遍哲思。
老翁垂钓的剪影定格在黄昏的水边,鱼篓空空却笑意盈盈。这种超然并非对结果的漠视,而是了悟得失皆为过程。就像四季轮回从不在某个节点驻足,生命的真谛正在这永不停息的流动之中。
图片
与君共勉!
END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洪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